浣溪沙·已落芙蓉并叶凋

浣溪沙·已落芙蓉并叶凋朗读

已落芙蓉并叶凋。半枯萧艾过墙高。日斜孤馆易魂消。

坐觉清秋归荡荡,眼看白日去昭昭。人间争度渐长宵。

译文

池中的荷花和荷叶已经凋敝了。有些枯黄的艾蒿从墙头冒了出来。夕阳照在孤寂的客舍上,更让人感到寂寞无奈。

坐看秋日的天空感觉一切正在消失当中。白天将会过去,继而是无尽的黑夜。又怎么能渡过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。

注释

①浣溪沙:唐代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。分平仄两体,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,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。

②芙蓉:荷花的别名。

③萧艾:艾蒿,臭草。

④孤馆:孤寂的客舍。

⑤清秋:明净爽朗的秋天。

⑥白日去昭昭:白日指太阳,阳光。昭昭指明亮。

⑦争度:怎么渡过。渐长宵:一天比一天长的夜晚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叶嘉莹.王国维词新释辑评[M].北京:中国书店出版社,2006:524-527

2、王传胪.王国维与人间词[J].四川:四川大学学报,2002:101(8).

浣溪沙·已落芙蓉并叶凋创作背景

  此词写于1908年秋,北京。王国维在这年正月续娶潘丽正为妻。三月,王国维携妻北上,潘氏操持家政,王国维有心治学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鸿祥.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[M].江苏:江苏古籍出版社,2002:122.

  首悲秋的词,其中渗透着一种悲哀绝望的情绪。

  “已落芙蓉并叶凋,半枯萧艾过墙高”是描写秋天萧瑟的景象,“日斜孤馆易魂销”是写个人的情绪。这是古人写悲秋题材时常用的套路。古人悲秋作品中的秋景是用来起兴的,因此一般都是写眼前实景。而“芙蓉”和“萧艾”两个词出于《离骚》,它们本身又是有象征意义的。所以,“已落芙蓉”两句虽看起来是“写境”,其实也有可能是“造境”。这种景象,也许确实是当时眼前所见的景象,但“萧艾”与“芙蓉”对举,再加上“半枯”和“过墙高”的形容,实在颇有些调侃的味道。似写实景而又暗含有寓托的深意,似含深意而实际上又是现实的写景,这正是王国维所擅长的本领。

  但到了下阕,作者就开始把个人不遇的悲伤导向他的主旋律——对整个人间的悲悯了。“坐觉清秋归荡荡”是说,秋天虽然凄凉,但秋天的一切也正在消失,继之以更为凄凉的冬天。“眼看白日去昭昭”是说,白天很快也就要过去了,继之以漫长的黑夜。这两句的口吻,使人感到一种宿命已定无可奈何的恐惧。“争度”,是“怎么度过”。这是一种疑问,其中充满了对人间未来的担忧与焦虑。

王国维

王国维(1877年—1927年),字伯隅、静安,号观堂、永观,汉族,浙江海宁盐官镇人。清末秀才。我国近现代在文学、美学、史学、哲学、古文字学、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,国学大师。 ...

王国维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青杨带芳堤,岁岁成枯凋。黄枝被严霜,忽复攀春条。

草木有再荣,素发无还毛。相送入玄夜,白骨捐山郊。

()

祖父头衔旧熲光,祠曹我亦试为郎。

君恩够向渔樵说,篆墓何须百字长。

()

南山如碧环,缺处苍崖开。当年造物手,办此何神哉。

睥睨倚天壁,千古封莓苔。源源万斛泉,飞出重山来。

()

亲老复婴孩,吾生自可哀。

无田得归去,有俸是嗟来。

()
史鉴

双螺浸湖水,万古镇龙宫。小大名形异,东西奠位同。

尝闻出光怪,于此验凶丰。欲往叹无翼,凭谁学御风。

()
()